广西农牧网—-中国农牧企业权威性新媒体平台,网站立足于广西,面对中国和东盟,为“三农”提供促销平台服务、信息服务、金融服务、宣传服务、物流服务等,为广西农牧企业搭建及时顺畅的信息交流平台。
一、田螺的生活习性
田螺栖息于冬暖夏凉,底质松软,饵料丰富,水质清新的水域中,特别喜群集于有微流水之处.田螺食性杂,以水生植物嫩茎叶、细菌和有机碎屑等为食,喜夜间活动和摄食。人工养殖条件下摄食米 糠、麦麸、菜饼、豆渣、菜叶、浮萍、动物尸体和下脚料等。生长适温10-40℃,最适水温为20-28℃。 水温超过30℃,会将肉体缩入壳内停止摄食并群集于阴凉处栖息,或用厣片封口潜入泥土中避暑;水温超过40℃时,便会死亡。冬天水温在8℃以下时,田螺便潜入泥穴中休眠,至翌年春季水温回升到15℃左右,又重新出穴活动,摄食。
二、养殖田螺的稻田准备
以稻田原地形(面积50-1000 m2不等)为基础,保持梯田形状,以保持流水有落差。对稻田四周作埂,埂高50厘米左右。池的两头设注、排水口,并安装好拦网,以防田螺逃逸作用。螺池水位保持在20-750px,冬季稍加深水位,以利保持水温恒定,早春初秋可稍降低水位10-15 cm,以利水温升高,水微流。
首次进行养殖田螺的稻田,在开挖稻田工程前,按照50kg/亩施用生石灰化浆全田均匀泼洒消毒,同时施用经过发酵的猪、牛、鸡粪300-500kg/亩作基肥,底泥15-20公分深,以松软为好。池埂内侧四周可用黑色薄膜覆盖,起防漏水、防草防鼠害和防田螺逃逸作用。螺池两旁为进水沟,中间为排水沟,进、排水沟要独立分开。达到一定面积螺池单独设进、排水口,便于管理。
稻田不施农药,尽量少施化肥。在放养前2周,先用堆肥傲池床,有利于培养微生物,硅藻、青苔等天然饵料。有条件的应在堆肥前用生石灰、漂白粉清田消毒,每亩(带水10-500px深)用生石灰 50-75kg或漂白粉20kg。堆肥用鸡粪、切细的稻草和碳酸钙夹层堆积,鸡粪与稻草之比为3:1,碳酸钙的量以土壤的酸碱度为基础而定,保持pH值为中性。堆肥量以 3-5kg/m2。堆肥必须完全腐烂、堆熟,不然会产生有害气体,影响田螺养殖。
三、水稻品种的选择
选择适合本地生长的高产、优质、耐肥、抗倒伏的迟熟品种(如中浙优1号)种植,也可以选用晚糙再生能力强的品种,晚糙实行再生稻种植,无需再播种。采取1米宽的箱式种植。插秧面积约占螺池的50%,株距15-20公分,行距20-25公分,种植宽度可视螺池定,一般80-100公分,箱式一般80-100公分。田埂对出空置70-100公分,便于日后收螺。水稻栽培方法和日常管理与常规稻田的操作程序相同。
四、田螺种的放养
放养品种选择的是个体大、生长块、肉质好的田螺,放养时间选在4月中上旬,可在插秧后7-15天,秧苗返青生长以后。放养应选择螺壳完整,无破裂,规格为30-50只/kg的优质种螺, 放养量视管理水平而定,掌握在每亩100-250 kg。放养时注意动作要轻,均匀投放于养殖的田块,同一稻田放养的规格应一致。日后,有种螺、商品螺和幼螺养殖密度达到80-120只/m2就可以了。
五、 日常田间管理
(1)根据稻螺需要,适时调节水深 :从插秧到水稻分蘖,要浅灌促进生根分蘖。水稻分蘖到孕穗开花期逐渐加深。 经常加注新水或适量加水以保持水质清新,特别是田螺的繁殖季节,更需保持田水流动。稻子收割后无遮荫阶段,要注意适当提高水位,加大进水量,防止水温过高。养殖水体是田螺生活的直接环境,要求水体水质较肥,浮游生物含量多、溶解氧含量在3.5mg/L以上,水温过高或过低可以通过适当增减水深来加以调控。
(2)安全施用化肥与农药确保田螺安全 :施肥要按照基肥多用农家肥,追肥巧施化肥的原则进行。根据稻苗生长情况, 施以有机肥、复合肥,水稻专用肥、尿素等,因田中有田螺不能施用碳酸氢铵肥料。施农药时,宜选高效低毒农药,按农药说明书选择对田螺没有影响的农药。为了防止农药过多落入水中影响田螺生长,应该讲究施药方法,当施粉剂农药时,宜于早晨稻叶露水未干时进行,药粉撒在稻叶面上。而使用水剂农药时,应待稻叶露水干后喷施。投放田螺养殖后尽可能不投放化肥不喷药,可采用太阳能杀虫灯,每40-50亩安装一盏杀虫灯,田螺的排泄物亦可为水稻生长提供肥料。
(3)根据田螺生长情况适当补充肥料 田螺杂食性,其饵料主要是土壤中的微生物、底栖硅藻和苔藓等天然饵料。正规稻田水稻生长所需肥料不够培育田螺所需的微生物饵料,因此,应沤制堆肥补充,如沤制堆肥方法:草,粪肥、生石灰层层相间隔地堆积起来,然后密封,待充分腐熟后使用。精料投喂量为每平方米30-50克,泼洒在青饲料四周及其池边让螺方便采食。(用米糠、麦麸、豆粉以60%、25%和15%的比例配合即成田螺的上等饲料,饲料经发酵池采用“微生物﹢”技术发酵处理后投喂,有条件的可安装管网投喂。)投喂量也可视视田螺摄食情况而定,一般按田螺总量的1%-3%计算,每2-3天投喂一次。投喂时间每天上午,投饵的位置不必固定,饲料分散隔开投放,田螺适宜生长的温度在20-28℃,在此温度区间的季节可适当增加投喂,每天一次投料。当水温度低于15或高于30时,不需投饵。 加强田间管理早晚各巡视1次,检查田埂有无漏水、缺水,防止出现稻田缺水或田螺逃逸。进出水口的栅栏、密网需经常清理洗刷,以利滤水,下大雨时,要勤检查进、排水口。放养期间,要防止鸭、蛇、鼠、鸟类进入稻田内捕食田螺;放养后期,要严防偷盗。
(4)病害预防:生产中,田螺除缺钙软厣,螺壳生长不良和蚂蝗等病虫危害以外,一般无其它疾病,经常向稻田中泼洒生石灰水,可以消除缺钙症;发现蚂蝗则用浸过猪血的草把诱捕。田螺的敌害生物主要有鸭、水鸟和老鼠,尤其是要防止鸭进入稻田中。另外,养殖田螺的稻田不宜放养青、鲤、罗非鱼、鲫等鱼类,它们也摄食田螺。每亩可适当投放100-150尾的白鲢、鲮鱼、鳙鱼、泥鳅等来搅动田水增加水中的溶氧量,满足田螺生长需要。(特别注意:鲤鱼、草鱼、鲫鱼、罗非鱼昌鱼、塘角鱼等不能投放,会采食小螺。)
(5)田螺越冬管理:当水温下降到8-9℃时田螺开始冬眠,冬眠时田螺用壳顶钻土,只在土面留个圆形小孔,不时冒出气泡呼吸。田螺在越冬期不进食,但养殖池仍需保持水深l0-15厘米。一般每3--4天换一次水,以保持适当的含氧量。
(6)水质管理:养殖水面要经常注入新水,以调节水质,高温季节采取流水养殖,春秋季节以微流水养殖为好。养螺池水深保持30厘米左右。此外,要调节好水的酸碱度,当池水pH值偏低时,每平方米施生石灰O.15-0.2kg,用水兑均匀每隔半月洒一次,使池水 pH值保持在适合田螺生长的5.5-7.5,最适合pH值为6.0-7.0。
(7)捕捞上市:田螺经过一年精心饲养,当年孵出的仔螺也可达到12-15克以上规格。成螺一般体重达15~16克,大个的20克,即可起捕上市。捕捞可采用干池捕捞法,捕捞时,要选择个体大的田螺作为亲螺培育,为翌年繁殖仔螺作准备。也可分批上市,有选择地摄取成螺,留养幼螺和注意选留部分母螺,以做到自然补种,以后无需再投放种苗。
上一篇:肉鸭管理的技术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