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
  • 供求
  • 特产
  • 新闻

广西农牧网—-中国农牧企业权威性新媒体平台,网站立足于广西,面对中国和东盟,为“三农”提供促销平台服务、信息服务、金融服务、宣传服务、物流服务等,为广西农牧企业搭建及时顺畅的信息交流平台。

养殖技术

当前位置:首页 >> 服务 >> 养殖技术 >> 正文

管理雏鹅4个关键点,养殖户一定要记牢!

时间:2022-01-20 来源: 农视网 作者:吴明


  温度控制


  育雏温度的高低要观察雏鹅的状态,如果鹅散开伸腿趴卧,说明温度适宜,温度过低鹅雏会扎堆容易窒息死亡,且容易诱发白痢、肠炎等疾病。


  温度过高,雏鹅张口呼吸,容易脱水。一般是第一周的温度要保持在30~32℃左右,以后每周低2~3℃,一直降低到20℃左右。在现实养殖过程中多见的现象是白天温度高,夜间温度低,这一点是很致命的。因为白天鹅活动量大,都处于采食状态,自身产生一部分热量,即使温度低些也耐受得住;而夜间大部分处于静止状态,产生热量很少,耐寒能力就差些,需要较高的温度。


  通风不良


  在现实生活中,养殖户只重视温度,而忽视了通风。比如夜间不留通气孔、为了节约煤炭导致通风不足等,这些都容易引起鹅的慢性呼吸道或大肠杆病菌,甚至因缺氧而死亡。还有的见到温度高就通风,温度低就紧闭门窗迅速提温。


  应该温度过高时去逐渐降低,过低时应该逐渐升温,而不是迅速达到升降温度的目的,这样才能给鹅一个舒适的环境。


  密度多大


  按标准,冬季25只/平方米,夏季15只/平方米,很多人为了多养,往往随意上鹅,造成平均占有料槽水槽不达标,影响生产性能,一旦发病传播速度加快。实践证明,养殖密度稍低于标准,能最大程度保证品种优良性能和减少疾病发生。


  乱用药


  有些养殖户认为病毒靠投药也能治愈,从而不重视疫苗的接种。细菌性疾病的药物预防是必要的,但是也不能盲目投药,随意加大药量不但损伤机体,还容易产生耐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