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5278003356
  • 公司
  • 供求
  • 特产
  • 新闻

广西农牧网—-中国农牧企业权威性新媒体平台,网站立足于广西,面对中国和东盟,为“三农”提供促销平台服务、信息服务、金融服务、宣传服务、物流服务等,为广西农牧企业搭建及时顺畅的信息交流平台。

国内焦点

当前位置:首页 >> 不在导航出现的栏目 >> 国内焦点 >> 正文

葡萄美酒齐生辉 “归东拉菲”垒金堆

------ 三江县同乐苗族乡归东村巨变速写

时间:2020-10-13 来源: 柳州日报 作者:江宏坤


2018年11月12日,市委书记郑俊康来到归东村,听着脱贫故事,与扶贫干部聊着脱贫计划。

 

  归东村,地处三江侗族自治县同乐苗族乡大山的褶皱里。

 

  在人类历史上最波澜壮阔的减贫篇章中,生活在大山褶皱里的归东人,直面现实、改变现实,厚积薄发,在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彻底摆脱绝对贫困,书写了不屈的“柳州故事”:

 

  2015年精准识别,归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343户1455人,贫困发生率53.71%,是深度贫困村。

 

  现在,依托野生葡萄和外号为“归东拉菲”的葡萄酒主导产业,并在标准化冷库的支撑下,归东村贫困发生率从53.71%降至2.08%,于2019年高质量脱贫摘帽,尚未脱贫的13户49名贫困群众将在2020年底全部清零。

 

  葡萄美酒齐生辉,“归东拉菲”垒金堆。

 

  在脱贫攻坚这场深刻的社会变革里,海拔500多米的侗族村落——归东村发生了巨变。

 

  (一)

 

  10月10日晚,被村里孩子亲切称为“哦嘎柳州”(柳州来的汉族叔叔)的归东村第一书记蔡立入户结束,月光下、寒风里,村里那株百年野生葡萄藤,又勾起了他的思绪。

 

  “归东九山半水半分田,穷地方啊。”“以前村民挑着野生葡萄到20公里外的良口乡和里、南寨等村寨换米换油,艰难度日。”……2018年3月,主动请缨下乡扶贫的市委办公室国家安全科科长蔡立越过大山,深入褶皱,听到不少百年野生葡萄藤的故事。

 

  故事背后是贫穷的心酸。

 

  蔡立当即找到归东村党支部书记龙秀昌说,我们要多想办法发展产业,干得好,山上就是宝库,山下就是粮仓。

 

  “山里交通太差,野生葡萄出山一筐烂半筐。”龙秀昌叹息道,“以前,归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在同乐乡19个行政村中垫底,这是无法回避的现实。”

 

  土生土长的归东人龙秀昌原在外做生意,赚了不少钱。2005年,日子越过越艰难的村里人说:“阿昌,回来带我们也赚点。”

 

  人最难忘的,是故乡的根脉。

 

  龙秀昌想了想,回村先后担任村委会副主任、主任,后被选为村党支部书记。

 

  “村民为什么想喊人回来?”龙秀昌一语中的,“就是穷怕了嘛!”

 

  归东村确实穷,穷到连一条像样的公路都没有,村民进出村寨带点东西只能肩扛手抬,发展产业、脱贫致富之类的事想都不敢想。

 

  归东村要变,这是全村人的希望。

 

  在三江县政府的支持下,龙秀昌打响了回乡第一枪:修路。

 

  这一枪,归东村民一呼百应:有钱出钱,没钱出力。很快,在村民的锄头和铁锹下,归东村委至同乐乡集镇的土公路挖通了,并于2007年完成路面硬化,这是同乐乡第一条硬化的村级公路。

 

  蔡立到任后,通过后盾单位市委办的努力,以及三江县和市交通局的帮扶,于2018年完成归东村委至同乐乡集镇公路路面加宽及硬化10.354公里。

 

  如今,归东村9个自然屯都已顺利完成巷道硬化、人畜饮水、村寨防火改造等工程建设,成为远近闻名的洁净侗寨,多次获得自治区、柳州市及三江县“文明村”荣誉称号。

 

  (二)

 

  今年是龙秀昌回村当村干部的第15个年头,村民都亲切地叫他“龙头”。

 

  每个夜晚,都是“龙头”为产业奔忙的时候。

 

  夜里,村民家的火塘烧得很旺,油茶飘香,龙秀昌打开了话匣子,“蔡书记是市里派来的,见识多、门路广,总有办法帮大家搞产业。”

 

  夜渐渐深了,天上繁星点点,地下蛙声阵阵。屋内是一阵的沉默。

 

  “村里百年野生葡萄名气大,十里八乡都知道,我觉得可以搞起来!”蔡立率先打破了沉默。

 

  龙秀昌附和道:“我打算将自家的几亩地全部拿来种葡萄。”

 

  “我家地少又分散,想种点茶。”

 

  “我们可以搭架子种葡萄,中间种茶,地上再养鸡,网上说很多地方都搞这种立体种养模式。”

 

  ……

 

  人心齐,泰山移。

 

  大家的话题越来越广泛,不仅谈产业,更多的还是希望充分利用村里现有资源,创造更多财富。

 

  家主往火塘里添了把柴,火苗舔着锅沿,油茶翻滚里,村民们的眼睛越来越亮了。

 

  很快,三江县水果生产管理办公室农艺师居军成被派到村里开展科技服务。

 

  经过调研,居军成发现归东百年野生葡萄挂果年限长,植株不退化,其产量、品质和抗病性都很强。“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葡萄成熟期为每年8月下旬,熟后留在树上挂果1个月左右风味更佳,果子不落、不裂、不烂。”居军成兴奋地对村民们说。

 

  山里人淳朴,尊重有知识的人,居军成的话,村民信。

 

  山里人保守,拿不准的事不干,靠葡萄致富,村民疑。

 

  确实,从移栽葡萄到挂果成熟,想得到收益需等上不短的时间。即使龙秀昌牵头组织农户成立了归东秀昌野生葡萄种植发展专业合作社,负责葡萄的统一管护、包装和销售,但村民普遍存观望态度。

 

  “阿叔,专家有技术,从剪枝到防治病虫害都手把手教你种。”

 

  “阿嫂,我们争取资金平整山道,又修建了灌溉系统,你一个人也可以种。”

 

  “阿哥,现在有保底收购政策和入股分红,很划算。”

 

  龙秀昌和蔡立忙开了,带人逐户做动员,核心思想就是大胆种、有保障、收益多。

 

  山里人实诚,凑在一起打油茶、算细账,没了顾虑,说干就干。龙秀昌带头向居军成学技术,是村里第一位种葡萄的“土专家”,还是村民的“土教授”。

 

  于是,那株百年野生葡萄藤扦插(育苗)出无数“子子孙孙”,“甜”了一村人的生活。

 

  (三)

 

  入秋了,归东村远山如黛。

 

  归东村地处高寒山区,出产的野生葡萄不仅可以鲜食,还能进行深加工。刚刚卖出1.5万公斤野生葡萄的归东村贫困户李红辉满脸笑意,他翻了翻去年的账本,掐着手指边算边说,自家建的酿酒厂去年出产了近3吨葡萄酒,卖到四川、广东、北京等省市,得了好几万元。

 

  村里有主导产业,还延伸了产业链,不少人翻身了。

 

  归东村受穷的人们,内心更滚烫了。

 

  “娃仔去读书,家里就受穷;孩子去打工,家里还能喘口气。”李秀坤烦透了贫穷的日子。不甘心的李秀坤开始种葡萄,渐渐地,他的年收入从5000元增长到4万元,再也不用做孩子去读书还是去打工的艰难“选择题”。

 

  今年50多岁的归东村贫困户龙秋于打了半辈子工,四处奔波挣嚼裹儿,家庭人均年收入却不足3000元。村里发展葡萄产业,他种了4亩葡萄,再加上孩子外出务工的收入,家庭人均年收入很快超过6000元,不仅在2019年脱贫,还盖起了两层半的砖房。

 

  归东村沉睡的土地,被勤劳唤醒了。

 

  当前,归东村新开辟10亩地作为育苗基地,建设35个育苗大棚并在育苗大棚内安装喷淋设施,使葡萄扦插(育苗)成活率由不足20%提升到70%以上,带动周边7个行政村种植了3300亩葡萄。

 

  被勤劳唤醒的归东大地,更多的力量正在汇聚:三江县帮扶归东村建起了标准化冷库,解决冷链保鲜问题;柳州邮政积极参与,搭建从山里到市里的电商运输专线;柳州日报社旗下电商平台“1号老店”持续助推归东野生葡萄走向广阔市场……

 

  归东村贫困的历史,被齐心终结了。

 

  如今,归东村形成了“3+1”(茶叶、油茶、优质稻和野生葡萄)产业模式,辖区9个自然屯578户家家种葡萄,全村年产量约10万公斤,按每公斤价格12元计算,年收入可达120万元。仅是那株百年野生葡萄藤,这些年就供出了三位大学生。

 

  发生在归东村这片代际受穷土地上的脱贫故事,一直牵动着市委书记郑俊康的心。

 

  2018年3月15日,正是归东村开展油茶品改如火如荼的时节。斜阳穿过密密的枝叶,洒下绰绰光影,郑俊康越过侗寨,经行田埂,再穿过一片竹林,来到归东村开展油茶品改的高山上,亲手种下一株油茶品改的新苗。

 

  2018年11月12日,油茶新苗已长到膝盖一般高,郑俊康再一次翻山越岭来到归东村,听着脱贫故事,看着嫩绿新苗说:“我们的脱贫路越走越宽了!”

 

  正值金秋,归东村远山雾霭腾腾,在山峦和壑谷间久久萦绕;待到日出东方,笼罩在归东村上贫困的阴霾,将风流云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