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5278003356
  • 公司
  • 供求
  • 特产
  • 新闻

广西农牧网—-中国农牧企业权威性新媒体平台,网站立足于广西,面对中国和东盟,为“三农”提供促销平台服务、信息服务、金融服务、宣传服务、物流服务等,为广西农牧企业搭建及时顺畅的信息交流平台。

三农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 >> 三农动态 >> 正文

全州贫困户因种芦笋上了央视

时间:2020-06-04 来源: 桂林日报 作者:陈静


为了方便运输,节省劳力,今年年初蒋通国在芦笋种植大棚里建好了轨道运输专线。



蒋通国(中)在种植基地“扶贫车间”与农户一起打包芦笋,准备通过物流发往全国各地。



看着丰收的芦笋,不愁销路的蒋通国夫妻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真没想到自己还能上央视,当时不少亲友给我打电话。”提起5月29日央视对他的报道,蒋通国还有点不好意思。


  今年45岁的蒋通国是全州县龙水镇人,曾是一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当地党委、政府和驻村干部的帮扶下,蒋通国通过自主创业种植芦笋,成为一名年收入100多万元的芦笋种植大户,实现了从一名贫困户到致富带头人的华丽转身。5月29日,央视CCTV-13新闻直播间栏目专门播放了他从贫困户到芦笋种植大户的新闻,这让蒋通国一下成了远近闻名的“红人”。


  不等不靠,他瞄准机遇种起了芦笋


  近日,记者前往全州县龙水镇芦笋种植大户蒋通国的芦笋种植基地参观,放眼望去,一株株芦笋嫩茎破土而出,鲜嫩翠绿,煞是喜人。工人们沿着田垄,拿着剪刀正在采摘芦笋,一片繁忙的景象。


  眼下正是芦笋釆摘旺季,蒋通国与他的社员们忙得不亦乐乎。除了护理、采摘470亩芦笋外,线上线下销售芦笋让蒋通国几乎从早忙到晚。


  “这段时间芦笋已经进入采收高峰期,也是一年里最忙的时候。”蒋通国告诉记者,现在不仅要接待外地前来采购的客商,还要将在网络平台上销售的芦笋通过物流发往全国各地,一天销售的芦笋超过10吨。


  “之前两个孩子要读书,妻子身体又不好,就靠家里那几亩地,确实太难了。”蒋通国说,2015年,他因学因病致贫,被认定为龙水镇亭子江村委彭家屋自然村建档立卡贫困户。


  蒋通国介绍,芦笋属于草本植物,是多年生的蔬菜品种,一年种植,多年产收,一般可采摘10至15年,每年可采摘3—4个月。芦笋素有“蔬菜之王”的美称,富含多种氨基酸、蛋白质和维生素,生食甘甜清香、熟食香浓爽口,深受消费者的青睐,各地芦笋的销售价格相对较高,经济效益可观。当年不甘贫困的蒋通国通过实地学习考察,觉得种植芦笋市场前景广阔,决定通过种植芦笋来摘掉穷帽。


  学习技术,芦笋让他淘到第一桶金


  2015年秋季,蒋通国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帮助下要来芦笋种子,向亲戚们借了18万元,在龙水村委流转了5亩土地,开始种植芦笋。


  第一年,由于没有种植芦笋的经验和技术,经济收益并不理想。蒋通国回忆,当时没有搭建大棚,直接在野外种植,芦笋损失了大半。


  不甘放弃的蒋通国在帮扶联系人的帮助下到县农业局找专家指导,再通过网上查询资料和阅读专业书籍,经过学习和实践,掌握了芦笋种植技术。


  有了种植技术做支撑,蒋通国2015年中秋节种植的芦笋当年冬天便有了收成,净赚了7万多元。尝到甜头的蒋通国2016年扩大了种植规模,通过土地流转、小额信贷、产业奖补等政策,把26亩芦笋全部搭上大棚。从2017年到2019年,蒋通国个人芦笋种植面积达到70多亩,仅2019年种植芦笋收入就超过160万元。今年,他扩大芦笋种植面积,达到90多亩。


  成立合作社,他带领村民共同致富


  如今芦笋持续走俏市场,这让蒋通国发展芦笋产业的想法更加坚定了。2016年3月,蒋通国组织成立芦笋种植合作社,带动更多当地群众,尤其是当地的贫困户通过种植芦笋脱贫致富,让更多村民尝到发展产业的甜头。


  随后,芦笋种植专业合作社还与该镇山陂、龙水等村60多户村民和贫困户抱团发展,种植规模扩大到500多亩。2019年合作社芦笋销售额达到580多万元,今年合作社芦笋销售收入预计将超过600万元。


  为了让芦笋剩料变废为宝,2020年3月,蒋通国又开始尝试利用芦笋剩料养牛,全年预计可增收40多万元。蒋通国说:“牛吃了芦笋剩料,牛肉的品质好很多;牛粪又可以成为芦笋的肥料,这是个循环利用模式。”


  如今,芦笋种植这一新鲜的特色种植正在龙水镇蓬勃发展,为当地农村的增收致富趟出了一条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