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农牧网—-中国农牧企业权威性新媒体平台,网站立足于广西,面对中国和东盟,为“三农”提供促销平台服务、信息服务、金融服务、宣传服务、物流服务等,为广西农牧企业搭建及时顺畅的信息交流平台。
12月9-13日,第七届广西名特优农产品交易会将在桂林市举办。这是农交会第二次在桂林市举办,而且从今年开始,农交会永久落户桂林。
农交会永久落户桂林市,是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的信任和重托,是其农业产业在广西所占重要地位的彰显,是“农业大市”迈向“农业强市”的信心和机遇。
近年来,桂林市坚持钱粮并举、效益优先的原则,以漓江-湘江-资江-桂江“四大流域”现代农业示范区和西部山区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为重点,努力创建全国循环农业示范市、广西特色效益农业示范市、乡村旅游农业示范市和吨粮万元田示范市。今年,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部署指导下,进一步高标准高起点创建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示范先行,引领带动,全市农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不断提升,传统农业大步迈向现代农业。
今年1-9月,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同比增长4.02%,增加值同比增长4.0%,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同比增长13.5%;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加值、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增幅排名均居全区前列。
打造“核心区” 转型促升级
“四五万,不算数;十万元,刚起步;二三十万小意思,五十万存款才算富。”在荔浦县修仁镇砂糖橘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内的柘村,村民这一首顺口溜,道出种植和发展砂糖橘产业的大收获。
今年以来,桂林市在漓江-湘江-资江-桂江“四大流域”现代农业示范区和西部山区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的基础上,按照自治区有关部署,坚持高标准高起点创建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特别是大力推进兴安县溶江镇葡萄产业、阳朔县白沙镇金桔产业、灵川县大圩镇提子产业、荔浦县修仁镇砂糖橘产业等4个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建设,并启动雁山农业科技示范区建设。目前各示范区内主导产业突出、单位面积产值领先、基础设施完善、标准化生产体系健全,同时培育专业合作组织26个,入驻农业企业14家,引进外来投资企业5家,示范区建设红红火火,有效助推了当地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作为“中国旅游名县”“中国长寿之乡”和“金桔国家标准”的提出、制定单位,阳朔县在创建白沙镇百里新村金桔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时,积极在示范区内打造集茶文化体验、餐饮、住宿、摄影及休闲旅游于一体的七仙峰乡村旅游生态园;同时,进一步完善沿途新农村民居旅游、休闲度假山庄、风景观景台以及金桔采摘园等旅游路线。
“现在到葡萄园采摘的游客越来越多了,每公斤卖12元,比市场价格要贵一些。”9月初,兴安县溶江镇莲塘村葡萄产业(核心)示范区的种植户庄绪华对发展旅游与农业带给自家的好处赞不绝口。该县利用灵渠(南渠)贯穿溶江镇莲塘村的葡萄产业(核心)示范区的优势,在20多公里长的灵渠(南渠)两岸建设休闲绿道,把多年形成的旅游资源和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整合起来,形成“景观相随、景随步移”的农业休闲旅游格局。
“目前我们正准备开个农家乐,名字都想好了,就叫农家小院。”10月,荔浦县修仁镇砂糖橘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内的柘村村民小廖信心满满地说。
灵川县大圩镇提子产业示范区依托沿途的古东瀑布、神龙水世界、逍遥湖、冠岩等旅游景区景点,开发农业休闲观光项目,目前已建成4家集餐饮、住宿、休闲于一体,承载示范区接待功能的休闲农庄,启动了500亩观光采摘园建设、350米采摘长廊建设以及示范中心点景观台和观光长廊建设。
“示范区创建之初,桂林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在组织人员学习借鉴国内先进经验和深入产业基地充分调研基础上,结合桂林传统优势产业,坚持高标准、高起点,明确提出示范区创建要始终坚持‘五个原则’。”桂林市农业局局长蔡立圭介绍,一是坚持规划先行,结合桂林原有产业基础明确提出2014年力争建成5个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到2016年,全市建成20-30个高标准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二是突出“五化”原则,即经营组织化、装备设施化、生产标准化、要素集成化、特色产业化。三是坚持“两个结合”的原则,将创建活动与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相结合;与建设桂林国际旅游胜地特别是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相结合。四是坚持多方参与原则,积极发动、组织和依靠群众,并引导农业龙头企业、社会资本、农民专业合作社共同参与示范区建设。五是坚持可复制推广原则,创建工作不追求高、大、全,坚持以完善功能、延长产业链、增加农民收入为立足点,做到可学习、可复制、可推广。
桂林优势农业产业一览
粮食产业:桂林素有“桂北粮仓”美誉,2013年粮食播种面积578万亩、总产207万吨,粮食总产排全区第二位,连续三年荣获全区粮食生产先进市荣誉称号。灌阳县黄关镇联德村是全国8个袁隆平超级稻第四期攻关示范点之一,超级稻高产攻关连续刷新广西超级稻单产最高记录,水稻单产全区第一。
水果产业:桂林是广西最大的水果产区,2013年水果种植面积284万亩、总产336万吨。水果的面积、总产、单产、产值、人均有果量、农民人均水果收入等指标均居全区第一。形成了恭城(月杮)、阳朔(金桔)、兴安(葡萄)、资源(红提)、荔浦、临桂、永福(砂糖橘)等一批特色水果主产县,水果产业致富一方百姓。
蔬菜产业:桂林的蔬菜总产排全区第二位,为“南菜北运、西菜东运”生产基地;2013年蔬菜播种面积264万亩、370万吨。菜篮子工程建设成效显著,建立了夏秋蔬菜新品种核心示范基地和稳定的蔬菜集散地,蔬菜产业稳步发展。
养殖产业:猪、禽是桂林农村两大支柱产业,在全区均排名第二位。2013年,全市肉类总产量53.62万吨、水产品产量10.78万吨;生猪出栏438.62万头,家禽出栏1.2亿羽。全市有3个生猪调出大县、7个自治区级家禽龙头企业。目前,草食动物和特色养殖发展迅速,牛、羊、兔、鹿、竹狸、冷水鱼成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
创建“示范市” 农业大增效
吨粮万元田 增收屡创新
今年8月22日,自治区农业厅组织专家对灌阳县黄关镇联德村袁隆平超级稻第四期高产攻关示范基地进行现场测产验收。经实收测产3块田,亩产分别为961.3公斤、943.3公斤和930.3公斤,其中最高亩产961.3公斤,比上年又亩增50.03公斤,再次刷新广西超级稻单产最高记录。
这是近年来,素有“桂北粮仓”的桂林市,努力创建“吨粮万元田示范市”的一个缩影。
扎实开展粮食稳定增产增效行动“133”工程,是桂林市培育粮食超百亿元产业的法宝之一。今年,全州、临桂、兴安、灵川、永福、平乐、灌阳、阳朔、荔浦9个县列为2014年全区1000万亩水稻增产增效项目县,9县早、晚稻示范面积135.3万亩,超过计划2.3万亩,辐射带动345.2万亩,超过计划1.2万亩。今年9月24日,广西第十一届“看禾选种”桂北现场会在全州绍水举行。至此,桂林市已连续9年承办此项活动,对全市粮食生产连续丰收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据初步预计,今年全市完成粮食播种面积579.08万亩,比去年增加0.9万亩,同比增加0.16%,其中水稻421.27万亩、旱粮157.81万亩;预计全年粮食总产208.46万吨,比去年增加1.26万吨,同比增长0.61%,超额完成自治区下达的粮食播种面积563万亩、总产量200万吨的目标任务。
在稳粮的基础上,桂林市紧紧依靠科技,巩固提升桂阳公路百里金桔、湘江资江流域百里葡萄长廊、全州“三水一湾”循环农业、阳朔恭城休闲观光农业、荔浦县荔柳路百里果蔬以及城郊“菜篮子”万元增收示范带等6条农业“万元增收”示范带,推进“吨粮万元田”“万元片区”“万元增收村(屯)”示范工程建设,鼓励和支持优势产区集中发展大宗农产品、特色农产品,推进优势产品向优势区域集中,以加快把粮食、水果、蔬菜培育为超百亿元的强优农业产业的步伐。
特色有效益 强力促发展
临桂、灵川、雁山为主的城郊蔬菜主产区,龙胜、资源为主的反季节蔬菜主产区,兴安、资源、全州、灵川为主的葡萄主产区,恭城、平乐、阳朔为主的月柿和沙田柚主产区,阳朔、灵川为主的金桔主产区,荔浦、阳朔、永福、临桂为主的砂糖橘主产区,全州、兴安、灵川、永福为主的南丰蜜橘主产区,恭城、灵川为主的优质桃主产区,灌阳、全州为主的梨和李主产区,全州、兴安、荔浦为主的食用菌主产区……
在深入开展“特色效益农业示范市”创建活动中,桂林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促进优势水果、特色蔬菜、食用菌等主导产业进一步向优势区域集中,规模效益日益显现。依托优势产业发展,一大批农民过上了有新房有小车有较多存款的幸福生活。
据初步统计,桂林市水果种植无论面积、产量、单产、产值还是人均水果收入等各项指标继续高居全区第一。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62.73亿元,同比增长4.02%,完成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61.34亿元,同比增长4.0%,农民人均现金收入8934元,同比增长13.5%。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加值、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增幅排名居全区前列。预计全市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同比增长5.5%,农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3%,农民人均纯收入同比增长12%,全面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休闲农业游 全区立标杆
“桂林市休闲农业四季游”获2012年全国休闲农业10大精品线路称号;阳朔县、恭城瑶族自治县、灌阳县、灵川县获得“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称号,占据广西5个席位中的4席;恭城瑶族自治县莲花镇竹山村获评2012年10个“中国最有魅力休闲乡村”之一,灌阳县新圩乡小龙村入选2014年“中国最美休闲乡村”29个特色民居村之一;龙胜龙脊梯田景区获得2013年“中国美丽田园”十佳梯田称号,灵川县银杏景观、灌阳县大仁村梨花景观名列2014年全国140个“中国美丽田园”……一项项荣誉和成绩,让桂林市乡村旅游成为全区的标杆。
近年来,桂林市在“乡村旅游农业示范市”创建工作推动下,积极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进一步促进农业与乡村旅游相结合,以“春之花、夏之凉、秋之实、冬之雪”为主题,打造“魅力桂林,乡村农业四季游”26条精品线路,以雁山区为核心,以阳朔、兴安、龙胜为副中心,构建起桂南、桂北、桂西三个发展区的“一核三区”休闲旅游农业发展框架。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由原来零星粗放的“农家乐”,发展成为以旅游为重点的“农家游”,实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最终形成了以特色农业促旅游发展,以旅游发展促农民增收的新格局。
据统计,桂林市创建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11个、自治区级农业旅游示范点36个,年接待游客900多万人(次),从业户数达4万多户。预计今年休闲农业游客达到950万人(次),休闲农业旅游收入达到13.2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8%和10%。
生态循环好 安全有保障
桂林市作为广西唯一的全国首批10个循环农业示范市之一,近年来,把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作为推进全市农业科学发展的主要途径,制定了《桂林市循环农业发展规划(2008-2015)》《桂林市创建农业示范市实施方案》。
一是农村清洁能源沼气建设全面推进。全市历年累计建池58.57万座,占全市总农户数的56.41%,占适宜建池农户数的80.55%;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养殖场大中型沼气工程项目39处。
二是农业节能减排技术推广效果良好。全市推广应用频振杀虫灯2.6万多台,防控面积120多万亩;推广性诱剂防控技术6万余亩;应用黄板诱虫板20多万块,防控面积1.1万亩。全年累计推广测土配方施肥805.65万亩,推广秸秆还田436.46万亩,推广集雨灌溉,加肥微灌-水肥一体化、生物覆盖、生物篱等节水技术129.95万亩。
三是高效循环农业技术模式推广应用。因地制宜地推广“种植+加工+养殖”、“猪(牛)+沼+果(菜)+灯+蛙(鱼)”、“猪(牛)+沼+果+草+黑豚”、“稻+灯+鱼+菇”、“葡萄+灯+蛙+微生物菌剂+生物有机肥”等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桂林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截至今年10月,全市共有98个种植业农产品获得无公害农产品标志使用权,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认定面积累计达387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90%以上;绿色食品生产企业16家,54个产品获得“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获准绿色食品生产面积86万亩;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2个,面积达20.9万亩;有机农产品5个,批准生产面积1.17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