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5278003356
  • 公司
  • 供求
  • 特产
  • 新闻

广西农牧网—-中国农牧企业权威性新媒体平台,网站立足于广西,面对中国和东盟,为“三农”提供促销平台服务、信息服务、金融服务、宣传服务、物流服务等,为广西农牧企业搭建及时顺畅的信息交流平台。

农村经济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 >> 农村经济 >> 正文

筑致富路掘“金山”财

时间:2014-07-30 来源: 梧州日报 作者:黄群礼

    藤县金鸡镇沙冲村,是个偏僻的山村。全村14个自然组,2300多人,全村仅有可耕种水田350亩。而就在这偏僻的山村里,自称“山里人”的村支书黎东升,带领村民念活“致富经”,走上“致富路”。沙冲村许多村民添置了液晶电视、冰箱、太阳能热水器等电器,小轿车也走进了普通农民家庭;通过“清洁乡村”活动,村民卫生观念得到加强。


    目前,全村松树林面积达25000亩,产值达50多万元;竹林面积2000多亩,收入180多万元。挺拔的松树,苍翠的竹林,沙冲村掩映在绿色的海洋里,沙冲村成了一个绿色公园。


    开发“绿色银行”


    义昌河绕着沙冲村缓缓流过,滋润了河道两岸的竹林,竹林郁郁葱葱,当地人说这里是“靠山有山,靠水有水”的好地方。然而,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这里连一条像样的机耕路都没有,走的是羊肠小道,陆路交通极其不便。尽管这里盛产松树、松脂、篙竹等大宗农副产品,但只因大山的阻隔,交通的限制,产品运不出去客商进不来,始终无法转变为经济优势,村民守着“金山”却过着穷日子。


    1994年,黎东升进入了沙冲村领导班子。然而,摆在黎东升和他同事们面前的是贫穷的山村、落后的交通条件。面对诸多的问题,黎东升在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修通一条公路,让村子和外界连接起来,搭起致富的路。


    于是,在沙冲村召开的群众大会上,黎东升大胆提出修建村主干道的设想,东连相邻的新民村,西接岑溪市三保镇。这设想一提出,村民积极响应。然而,修路是要花大钱的,钱从哪里来?村里拿不出钱来,于是黎东升和其他村干部一起跑镇上到县里,找相关部门,磨破了嘴皮,终于拿到了30万元道路建设扶持资金。经过3个月的苦战,沙冲村人靠自己的双手和双肩,在山间硬是修通了一条5.8公里的砂石公路。通车那天,乡亲们敲锣打鼓、鸣放鞭炮,那场景就像过节一样热闹。


    “路通了,财也通了”,许多客户直接把车开到村里,村民不出村就可以把各种农产品卖出去。沙冲村的村民种植经济林木的热情顿时高涨,他们甩开膀子,扩大松树、篙竹等种植面积,在山上建起了一个个“绿色银行”。


    2011年,沙冲村被定为国家级贫困村。2012年,县里派出贫困村第一书记李斌传到沙冲村履职。驻村后,李斌传和黎东升一道,争取到250万元“村村通”项目扶持资金将砂石村道硬化,从村委会铺到连接新民村,全长4公里。


    高车组靠近义昌河,自从金鸡水电站蓄水后,每每发洪水都会将村里30多亩的鱼塘和部分水田淹没,屡遭洪水的肆虐,修建防洪护坡一直是高车组群众的愿望。恰好今年藤县安排了县水利局干部黄德赵担任沙冲村贫困村第一书记。黄德赵一上任就给高车组的群众带来了好消息,争取到50万元防洪堤水毁修复工程扶持资金,不久便可动工建设。


    发展林下经济


    长期以来,篙竹和松脂是沙冲村的主打农副产品,是村民主要的经济来源之一。2002年,黎东升当了沙冲村党支部书记后,充分利用村里山地多河流长的优势,进一步扩大松树和篙竹的种植面积。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全村松树林面积达到25000亩,年产松脂250吨,产值达50万元;竹林面积2000多亩,年产篙竹60多万株,可直接带来180多万元的收益。如今,挺拔的松树,苍翠的竹林,仿佛一道绿色的天然屏障,将沙冲村掩映在这绿色的海洋里。


    如何利用好这道天然的屏障?“林下经济”这个关键字眼在黎东升的脑海里激活。林下养什么,黎东升一时也想不出来。经过和村干部们的论证,这里松林分布广野花漫山遍野,加上气候宜人,很适合养殖蜜蜂。于是,黎东升因势利导鼓励村民在山上大力发展林下养蜂。


    为了让村民更好地掌握养蜂技术,黎东升请来了县里的农技人员和养蜂能手给村民讲课,传授经验。掌握技术后的村民,开始大胆养殖了。村民刘洪德在养蜂前生活十分拮据,是村里的困难户。自从养蜂后,家庭收入逐年增多。如今他家养了200多箱蜜蜂,是村里的养蜂大户,年收入10多万元,日子过得如蜂蜜一样甜。像刘洪德这样的养蜂大户,在沙冲村有10多户。


    建设文化活动室


    “房子再好,不是新农村;钱再多,也不是新农民;没有新农民,就没有新农村。”黎东升说。


    经过多方努力筹措资金,沙冲村将沙冲小学旧校舍修缮成了农村文化活动室,那些种养、法律方面的书籍,农民看后受益匪浅,文化活动室成了村民闲时“充电”的最好去处。2009年,村里又成立了农民学校,经常邀请县科协、农业、司法等部门到学校举行种养技术、法律知识等各种培训班。同时还利用终端远程教育对村民进行培训。养蜂户黎子全说:“不学真是不知道啊,养蜂还有那么多的学问。”


    在抓好农村文化建设的同时,黎东升还率村民开展好“清洁乡村”活动。目前,全村共建有垃圾焚烧池10座。村里还跟农户签订了“门前三包”责任书,自家的垃圾不会随处乱倒了,猪、鸡都圈起来养了,群众卫生观念得以更新,一幅生态文明新农村的画卷正展现在村民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