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5278003356
  • 公司
  • 供求
  • 特产
  • 新闻

广西农牧网—-中国农牧企业权威性新媒体平台,网站立足于广西,面对中国和东盟,为“三农”提供促销平台服务、信息服务、金融服务、宣传服务、物流服务等,为广西农牧企业搭建及时顺畅的信息交流平台。

动物防疫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 >> 动物防疫 >> 正文

夏季养鸭场5措施防治鸭传染性浆膜炎

时间:2014-07-11 来源: 新牧网 作者:招丽婵

    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Ra)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性疾病。多见于1-8周龄的小鸭,呈急性或慢性败血症,临诊上主要表现为眼和鼻分泌物增多、咳嗽、下痢、共济失调和头颈震颤,少数慢性病例出现头颈歪斜等症状。在病变上以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脑膜炎及部分病例出现软脚、关节炎为特征,常引起雏鸭的大批发病和死亡。新牧网通讯员提醒你该病的发生与鸭龄大小、饲养管理好坏、各种不良应激因素或其它病原感染有一定的关系,死亡率一般在5%-75%。如在卫生条件差,饲养管理不善、或雏鸭转换环境、气候骤变、受寒、淋雨,及有其它疾病混合感染时,更易引起本病的发生和流行,死亡率往往可高达90%以上。


    一、坚持自繁自养、全进全出


    实行“全进全出”的饲养管理制度,不同批次、不同天龄的鸭不能混养在一起。一般不从其他鸭场引种,不从疫区引种,如需要引种严格把好检验检疫关,且引种后做好隔离饲养,待鸭群稳定后再实行混群饲养。鸭群出栏后,对各种用具、场地、棚舍、水池等要全部进行消毒。


    二、加强饲养管理、适时调整季节管理模式


    饲养管理好坏,是疫病防控的第一要素。加强饲养管理工作,改善饲养条件,供给合理营养需求,保证满足其生长需要量,以增强雏鸭的体质。提倡季节管理模式,适当调整季节性鸭群饲养密度,注意控制鸭棚内的温度、湿度,尤其是在春天多雨、夏天炎热和冬天寒冷的季节,做好雏鸭的保暖、防湿和通风工作,尽量减少受寒、淋雨、驱赶、日晒及其它不良因素的影响。


    三、消灭蚊蝇鼠类、加强消毒


    蚊蝇鼠类是本病的重要传染源,在鸭场内要实行严格的灭蚊灭鼠类措施,消灭蚊蝇鼠类带毒传播的危险,定时修剪鸭场附近杂草污水,搞好舍内外环境卫生,杜绝蚊蝇滋生。该疾病主要通过污染的饲料、饮水、尘土、飞沫等,经呼吸道、消化道或皮肤的伤口(尤其是足蹼部皮肤)而感染。鸭舍地面、墙壁、设施等应保持清洁,每周用百毒杀消毒1-2次。


    四、药物防治、定期免疫


    在发生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时,采取药物治疗可以有效地控制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由于细菌对抗菌药能产生耐药性,条件允许时可对病死鸭进行病原分离,对分离菌株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筛选高敏药物交叉使用。此外,采取中西药结合的办法来防治鸭疫里默氏杆菌病,也可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疫区鸭场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免疫程序,目前国外研制成的鸭疫里默氏杆菌菌苗有单价和多价灭活菌苗、亚单位疫苗及混合大肠杆菌制成的二联灭活疫苗等,在接种疫苗时,添加适量多种维生素有助于减轻应激反应。目前在我国已证实有9个以上的血清型存在,一般认为各个血清型之间无交叉免疫性,这就给Ra的疫苗防治带来一定的困难。比较有效的方法是针对当地主要流行血清型,选取相应菌株研制疫苗,可以达到更有效的防治效果。


    五、及时诊断


    鸭群发病后可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病理变化进行诊断。也可以无菌采集疑似鸭疫里默氏杆菌感染病死鸭的肝脏、心脏等病料划线接种进行细菌的分离培养,取纯化培养的典型菌落进行菌落形态观察和染色镜检鉴定。近年来研究发现,该疾病的发生易与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鸭病毒性肝炎、鸭圆环病毒等混合感染。其中鸭圆环病毒混合感染率最高,病理学分析认为其可侵害免疫组织表现为淋巴细胞萎缩、坏死等,从而增加了其它细菌或病毒感染的可能性。鸭圆环病毒的流行传播很可能是鸭疫里默氏杆菌等细菌病高发病率和致死率的诱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