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5278003356
  • 公司
  • 供求
  • 特产
  • 新闻

广西农牧网—-中国农牧企业权威性新媒体平台,网站立足于广西,面对中国和东盟,为“三农”提供促销平台服务、信息服务、金融服务、宣传服务、物流服务等,为广西农牧企业搭建及时顺畅的信息交流平台。

市县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不在导航出现的栏目 >> 市县动态 >> 正文

尼龙外衣身上披 斜风细雨不须归

时间:2019-01-14 来源: 来宾日报 作者:李冠才

    每年十一、十二月至次年的三、四月是我市的榨季。1月8日中午,天空飘着淅淅沥沥的小雨,室外温度只有6℃。在兴宾区桥巩镇屯固村附近,道路两旁有一片一望无际的蔗海。运甘蔗的卡车、农用车等匆匆驶过,响起轰隆隆的马达声,蔗农的身影在蔗海里若隐若现。



 

    “下雨天待在家里没事做,而且冷得哆嗦,不如出来砍甘蔗,不仅能挣钱,还能劳动产生热量。”一位正在劳作的老人对记者说。老人身披一件由尼龙袋改制而成的衣服,外面披着一件破旧的风衣。如果说“青箬笠,绿蓑衣”是过去渔民的写照,那么“黄斗笠,尼龙衣”则是当代蔗农的缩影,他们同样是“斜风细雨不须归”。记者环顾四周,发现甘蔗地里的工人几乎都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而且装扮一致。用老人的话说,斗笠和尼龙衣不仅防湿,还能保暖,“农村老人不在乎美观,经济实惠就行。”老人告诉记者,他叫熊细春,今年63岁,是这个砍甘蔗队伍的队长,他们都来自桥巩镇毛塘村。

 

    “农村的青年人都到城里打工了,只有一些中老年人在家砍甘蔗。”熊老说,目前有少数村屯已经使用机械收割甘蔗,但仍有大多数村屯依靠人工砍甘蔗,很多村屯严重缺乏砍甘蔗的劳动力,只能外借其他村屯空闲的人力。每到砍甘蔗的季节,熊老就组建队伍去帮忙砍甘蔗挣钱。他们每天早上5点起床,所有人统一从村里开车出发,8点准时到达甘蔗地开工,晚上6点收工回家,此时天已漆黑。

 

    他们分工明确,两名男工砍倒甘蔗,其他妇女负责削甘蔗,一天10个小时站在地里。“别看我们穿得单薄,一旦卖力干起活来,也会热得冒汗。”熊老说,春节前是砍甘蔗的高峰期,任务特别多,上一家甘蔗还没砍完,下一家就提前跟他们预定了,“天气冷,砍甘蔗很辛苦,但这种辛苦在我们心里是甜蜜和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