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5278003356
  • 公司
  • 供求
  • 特产
  • 新闻

广西农牧网—-中国农牧企业权威性新媒体平台,网站立足于广西,面对中国和东盟,为“三农”提供促销平台服务、信息服务、金融服务、宣传服务、物流服务等,为广西农牧企业搭建及时顺畅的信息交流平台。

企业园地

当前位置:首页 >> 服务 >> 企业园地 >> 正文

雁山:“大埠乡农民专业合作社,真牛!”

时间:2014-03-14 来源: 桂林日报 作者:韦莎妮娜

    在雁山区大埠乡,有这样一个合作社:从负责人到普通成员,300多号人清一色的农民。短短一年时间内,合作社成功地将村中400亩荒田集中利用起来,种上了辣椒、西红柿、冬瓜、大白菜。临近春节,社员们算了一笔账,多的赚了近20万元,少的也有五六万元。人均年收入达到了10万元。更重要的是,原本外出打工的村民都回来了,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看着田间的“绿苗子”,再看看手中的“红票子”,村民们乐了,纷纷竖起大拇指说——

    记者从雁山镇出发,沿着雁山街南向走7公里,右拐,陶家村便映入眼帘。
  这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南方小村庄。刚收割过芥菜的土地松软,俯身下去还能闻到泥土特有的气息。奇怪的是,连片的耕地上,并没有见到猫着腰劳作的农民。
  “你们来得有些不凑巧。”秦启香看了我们一眼,眼神里有些歉意。秦启香是大埠乡的农业服务中心农技推广员。她告诉我们,今年农民的收成特别好,因此大家过年的积极性很高,不少人早早地就去置办年货去了。
  为何今年的收成特别好?秦启香道出了原委。原来,村民们都加入了一个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在合作社的带领下搞起了土地流转和连片种植。短短一年时间内,村里荒废的400亩田地全部种上了果蔬,农民的年人均收入达到了10万元。
  秦启香说的这个合作社,全名叫做华洋果蔬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就在村口不远处。
  在合作社里,我们见到了合作社的创始人黄桥秀,眼前的黄大姐40来岁,因常年与土地打交道的缘故,皮肤被晒得黝黑。尽管是冬天,但她穿得很单薄,结着茧的双手也从来不戴手套。用她的话说,自己“一看就是做农事的”。

    她给我们讲述了这个颇有些传奇色彩的合作社的故事。
  几年前,黄桥秀像村里大多数年轻人一样,离开村庄,辗转于大城市之间,做起了东盟地区药材的生意。在外几年,黄桥秀发现其他城市里的耕地利用率很高,根本找不出一处荒地。“我当时立马想起了我们村的土地。因为村里从前都靠种水稻为生,水稻收割后,土地就闲在了那里。因为种水稻赚不了几个钱,村里很多人像我一样出去做事了,田就荒废在了那里。”黄桥秀说,正是看到了鲜明的对比,她决定回乡倒腾这些闲下来的田地。
  2011年,黄桥秀回到陶家村。一开始,她整天在村里转悠,将闲下来的土地一一记录下来。接着,黄桥秀与村民们商量,以成片的形式每亩补助400元租赁。村民们都觉得这事挺划算:“田荒废着也可惜,租出去还能够赚钱,蛮好。”就这样,仅仅几个月时间,黄桥秀就和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租下了400亩地。
  地有了,谁来管谁来耕呢?黄桥秀想到了成立一个专业合作社。在她的动员下,30个村民成为了最早的一批合作社成员。2012年6月,华洋果蔬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大埠乡挂牌成立。合作社内分工明确,一部分由有种植技术的成员负责耕种,或者由返聘农民耕种,日薪60元。种植的农作物除了水稻,还有辣椒、莴苣、西红柿、冬瓜、黄瓜、萝卜等。一部分成员负责采购种源,统一时间发放给农民。还有一部分专门负责上门收购和销售,以解决农民后顾之忧。
  村民龚桂明,原来是位裁缝,有一手好手艺。几年前,他离开村庄到沿海城市谋生,听说村里搞起了合作社,经不住同乡人劝,也回到村里跟着大家干。刚开始,他还有些担心大面积种植风险大。“万一卖不出去怎么办?后来合作社告诉我,社里会预先给出一个保底价。比方说莴苣,合作社给出的保底价是0.9元/斤。种好以后合作社会来收购后统一卖出去。最终卖出的价格是1.2-1.3元/斤。每斤多出了0.3-0.4元,这些多出来的钱合作社又返还给我们。我们是稳赚不亏,大家也就种得放心了。”龚桂明说。

    如今,龚桂明管着近20亩地,种水稻,种萝卜,种西瓜。一年下来,比原先多挣了6万块钱。“现在有人出4000元一个月请我到市里去做衣服我都不干。我就想留在村子里。”
  和龚桂明一样,龚卫弟原先也是自己单打独斗,一年到头收成并不理想。在合作社的带领下,他利用闲田种起了砂糖桔,去年开始挂果,今年把果子一卖,净赚12万。多收了三五斗,龚卫弟心情特别好,逢人便夸“合作社真牛”。
  看到先富起来的榜样,村民们按捺不住了,纷纷要求加入合作社。原本在外地的村民,也闻讯归来。在家带孩子的妇女、残疾人也找到了黄桥秀。短短一年间,合作社的成员就达到了300人,村民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
  成员们越来越多,黄桥秀感到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一次,她和几个核心成员讨论,大家一致同意在连片种植、抱团销售的同时,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品牌。黄桥秀想到了用甜酒和辣椒制成甜酒泡椒。一来这个成本不高,二来风味独特,有利于打开市场。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反复修改配方后,合作社的“甜酒泡椒”在第三届广西名优特农产品交易会上一炮打响,订单纷至沓来。村民们一鼓作气,在“甜酒泡椒”的基础上又开发了“甜酒豆角”“甜酒泡姜”一系列产品。
  在合作社1200多平米的标准化厂房内,我们看到,坛坛罐罐层层密封,一字排开。村民们经过培训,已经能够熟练掌握整个生产流程。村民李大姐,从前闲在家里带孩子,没有经济收入。去年刚刚入社,专门负责清洗和浸泡辣椒和豆角。据她介绍,眼前的每个坛子里都有近400斤的豆角或辣椒。这些浸泡好的农产品,一部分供应给周边的餐馆、单位和学校,一部分则装罐打包销售到外地。由于消费者普遍反映不错,今年合作社还将扩大加工规模。
  临走时,黄桥秀送我们到了村口,并相约明年春节前再见。而在村头,村民朱老汉正在田埂上转悠。听说合作社今年春节后计划在村里搞莲藕种植,朱老汉满心期待:“种莲藕,我看蛮好!开花的时候可以搞个摄影基地,结莲藕的时候一亩少说也可以卖几千块吧?明年的收成,可能不止10万块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