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5278003356
  • 公司
  • 供求
  • 特产
  • 新闻

广西农牧网—-中国农牧企业权威性新媒体平台,网站立足于广西,面对中国和东盟,为“三农”提供促销平台服务、信息服务、金融服务、宣传服务、物流服务等,为广西农牧企业搭建及时顺畅的信息交流平台。

动物防疫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 >> 动物防疫 >> 正文

当前三种流行猪病诊治

时间:2016-07-25 来源: 牧业网 作者:

    我们知道,母猪产仔数是衡量母猪生产力的重要指标,是决定猪场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之一。如何提高母猪繁殖效率进而提高产仔数,已成为广大养殖户共同关注的焦点。那么在日常猪场生产管理中应该如何着手呢?


  1.将第一次配种的日龄提前


  当前很多猪病已不再像以前季节性发生,如流行性腹泻、圆环病、蓝耳病等免疫抑制性猪病时有暴发,给猪病的诊断和治疗带来很大难度,这几种病毒病都要以预防接种疫苗为主,治疗效果往往很差。


  腹泻类疾病


  猪的腹泻类疾病主要分为传染性腹泻和非传染性腹泻,传染性腹泻是由特异性病原微生物(细菌、病毒、螺旋体等)在猪的胃肠道异常生长繁殖,甚至产生毒素而引起的在猪群中能相互传染的一类胃肠道传染病。非传染性腹泻主要由于消化机能不全,营养供给不够全面而造成的。传染性腹泻对猪生长发育的影响最为严重,是养猪生产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类重要疾病。


  一、猪流行性腹泻


  病原体为猪流行性腹泻病毒。


  临床特点:哺乳仔猪日龄越小,症状越重。病初体温升高或正常,精神沉郁食欲减少,排水样便,呈灰黄或灰色,粪便恶臭。有些吮乳后呕吐,吐出物含有凝固乳块。病猪很快消瘦,后期,粪水自肛门流出,污染臀部及尾。不食,不愿意走动,俯卧于地,不断颤抖,通常2-4天内因脱水而死亡。断奶猪,肥育猪及母猪,全身症状轻微,有的吃食后不久呕吐。病猪排粥样或水样粪便,持续4-6天后自愈。


  建议治疗方案:病猪隔离消毒,及时补液,可以让病猪饮用葡萄糖甘氨酸溶液,不能饮水的应静脉注射或腹腔内注5-10%的葡萄糖盐水和5%碳酸氢钠溶液,以防酸中毒和脱水。


  二、猪传染性胃肠炎


  该症是由冠状病毒科的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的肠道传染病,冬、春季节,往往是猪传染性胃肠炎的高发季节。


  临床特点:


  A、哺乳仔猪:病仔猪于哺乳后常出现呕吐,不久出现剧烈腹泻,粪便呈水样,黄色或灰白色,带有未消化的小凝乳块,恶臭。病猪很快脱水,体重明显减轻。日龄越小,病程越短,病死率越高(5日龄以内的仔猪病死率可高达100%,10日龄为50%左右)。病愈猪生长发育明显受影响。


  B、断奶猪及成年猪,症状轻微,表现减食,腹泻有时吃后呕吐,全身症状不明显,一般3-7日恢复。


  建议治疗方案:腹泻仔猪肌注痢菌净,氯霉素,口服链霉素并进行注射或口服补液。严重的静脉输液5%葡萄糖液+硫酸阿米卡星+维生素C;发病保育仔猪:电解质液饮水,饲料添加木炭粉。育成猪,采用物理疗法:让猪只自由采食木炭碎片。


 对猪腹泻类疾病,防治的主要思路是早发现早治疗,对症状明显的一定要对症治疗,及时补液,防脱水。环境控制上做好消毒防疫,避免交叉感染,二次感染。及时做好疫苗防控,对抗生素治疗的及时观察愈后是否良好,及时更换药物,有条件的最好做药敏试验。


  圆环病毒病


  一、临床诊断与病理解剖


  猪断奶后多系统衰弱综合症(PMWS):主要影响6-8周龄的猪,很少影响吮乳的猪。一般而言,患病猪临床表现为发热、精神不振、被毛粗乱、皮肤苍白、进行性消瘦、发育障碍,而且表现以咳嗽、喷嚏、呼吸加快及呼吸困难为特征的呼吸器官障碍。体表淋巴结,特别是腹股沟淋巴结肿大,部分病例可见皮肤、可视粘膜黄疸,下痢,嗜睡。再一个特征就是猪群的死亡率增加。约20%的猪咳嗽、喷嚏、呼吸困难,死亡率约为8-35%,10-20%猪皮肤和可视粘膜可见黄疸。


  剖检可见淋巴结肿大、肝硬变、多灶性黏液脓性支气管炎;肺脏衰竭或萎缩,外观灰色至褐色呈斑驳状,质地似橡皮;脾肿大、坏死、色暗;肾苍白、肿大、有坏死灶;心包炎,胸腔积水并有纤维性渗出;最显著的变化是全身淋巴结,特别是腹股沟浅淋巴结、肠系膜淋巴结、气管支气管淋巴结及下颌淋巴结肿大2-5倍,有时可达10倍;切面硬度增大,可见均匀的白色;集合淋巴小结也肿大。发生细菌二重感染的,则淋巴结可见炎症和化脓病变,使病变复杂化。


  皮炎和肾病综合症:通常发生于8-12周龄的猪。本病和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症、多杀性巴氏杆菌、霉菌毒素等的参与有关。以会阴部和四肢皮肤出现红紫色隆起的不规则斑块为主要临诊特征。患猪表现皮下水肿,食欲丧失,有的体温升高,通常在3天内死亡。剖检可见肾肿大、苍白,有出血点或坏死点。


  传染性先天性震颤:先天性震颤的临床变化很大,其震颤为从轻度到重度。在出生后第一周,严重的震颤可因不能吃奶而死亡,活一周的仔猪可以存活下来,但多数在3周时间恢复。震颤为双侧,影响骨骼肌肉,当卧下或睡觉时震颤消失,外界刺激可引发或加重震颤,如声音或温度刺激;有的在整个生长和发育期间都不断发生震颤。主要是母猪在怀孕阶段感染了病毒。


  繁殖障碍:可导致母猪返情率增加、产“木乃伊”胎、流产以及死产和产弱仔等。


  二、防治对策建议


  控制猪圆环病毒的感染主要措施包括:疫苗接种、加强环境消毒和饲养管理,减少仔猪应激,做好伪狂犬、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症、细小病毒病、喘气病、传染性胸膜肺炎等其它疫病的综合防治等。


  同时,定期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类药物如支原净、金霉素、阿莫西林等,对预防本病或降低发病率有一定作用,这主要是因为抑制了猪群中的一些常见细菌性病原体,增强了猪群抵抗力。对发病猪群最好淘汰,不能淘汰者使用上述药物同时配合对症治疗,可以降低死亡率。


  

 蓝耳病


  一、关于蓝耳病的知识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又称蓝耳病)(PRRS)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PRRSV)引起的猪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不同年龄、品种和性别的猪均能感染,但以妊娠母猪和1月龄以内的仔猪最易感。患病猪和带毒猪是本病的重要传染源。传播途径是接触感染、空气传播和精液传播,也可通过胎盘垂直传播。易感猪可经口、鼻腔、肌肉、腹腔、静脉及子宫内接种等多种途径而感染病毒,猪感染病毒后2-14周均可通过接触将病毒传播给其它易感猪。猪蓝耳病主要侵袭繁殖和呼吸系统,主要表现为母猪繁殖障碍、仔猪断奶前高死亡率、育成猪的呼吸道疾病三大症状。


  二、临诊上可分为急性型、慢性型、亚临诊型等。


  急性型


  发病母猪主要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减少或废绝、高热(40-41℃),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少数母猪(1-5%)耳朵、乳头、外阴、腹部、尾部发绀,以耳尖最为常见。妊娠后期(105-107天),大量怀孕母猪流产(流产率可达50-70%)或早产,“木乃伊”可达25%、死产率可达80-100%,部分新生仔猪表现呼吸困难,运动失调及轻瘫等症状,产后1周内死亡率明显增高(40-80%)。部分母猪表现为产后无乳、胎衣停滞及阴道分泌物增多。


  哺乳仔猪表现出典型的呼吸道症状,呼吸困难,有时呈腹式呼吸,食欲减退或废绝,体温升高到40℃以上,腹泻,死亡率很高,可达80-100%。断奶仔猪感染后大多出现呼吸困难、咳嗽、肺炎症状,有些下痢、关节炎、皮肤有斑点,日增重可下降50-75%,死亡率升高(10-25%)。育肥猪体温可升高至41℃左右,食欲明显减少或废绝,多数全身发红,呼吸加快,咳嗽明显,个别病猪流少量黏鼻液。无继发感染的病猪死亡率较低。种公猪发病时症状轻微,持续时间短,精液品质下降,死精增多。


  慢性型


  主要表现为猪群的生产性能下降,生长缓慢,母猪群的繁殖性能下降,猪群免疫功能下降,易继发感染其它细菌性和病毒性疾病。猪群的呼吸道疾病(如支原体感染、传染性胸膜肺炎、链球菌病、附红细胞体病)发病率上升。


  亚临诊型


  感染猪不发病,表现为PRRSV的持续性感染,猪群的血清学抗体阳性,阳性率一般在10-88%。


  三、关于蓝耳病的防治建议


  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建立稳定的种猪群,不轻易引种。彻底实现全进全出,至少要做到产房和保育两个阶段的全进全出。


  做好猪群饲养管理。做好各阶段猪群的饲养管理,用好料,保证猪群的营养水平,以提高猪群对其它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从而降低继发感染的发生率和由此造成的损失。


 平时要经常消毒,消毒要使用多种类型的消毒药进行更换使用。


 不要胡乱接种疫苗,过多的疫苗,对猪群健康稳定有一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