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5278003356
  • 公司
  • 供求
  • 特产
  • 新闻

广西农牧网—-中国农牧企业权威性新媒体平台,网站立足于广西,面对中国和东盟,为“三农”提供促销平台服务、信息服务、金融服务、宣传服务、物流服务等,为广西农牧企业搭建及时顺畅的信息交流平台。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 >> 行业资讯 >> 正文

防城港:多“+”模式铺就农民致富路

时间:2015-12-15 来源: 防城港日报 作者:林晏伊

    编者按:

  

    目前,防城港市精准扶贫攻坚战已经打响,日益受到社会各界关注。本报开辟“精准扶贫进行时”栏目,报道全市各地精准扶贫的经验典型,敬请广大读者垂注。

  

    10月16日,防城港市精准扶贫攻坚推进会在市人民会堂召开。会议强调要创新产业扶贫方式,建立产业发展与贫困户增收脱贫联动机制,加快培育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推广“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农户+市场+定价”等发展模式,引进有实力的扶贫龙头企业带动发展。

  

    去年以来,防城港市各级各有关部门按照“六个精准”的要求,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加强组织和管理。大力发展多“+”产业扶贫方式,扶持49个新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和31个新注册的家庭农场,通过市场引导、政策扶持、信息服务、资金支持、技术指导等措施,打造了一批产业发展好、社员辐射带动广、市场竞争能力强的示范社和家庭农场,铺就了一条农民脱贫致富之路。

  

    2015年,全市投入1181万元扶持贫困村产业,发展林下养鸡、生猪肉牛养殖、秋枫树、金花茶、甘蔗改良、名优水果种植等产业项目,贫困村农户21300人得到收益。

  

    产业扶贫实现了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通过在“十百千”产业扶贫示范项目以及连片开发扶贫产业集中的地方,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等方式,真正形成一条具有利益相关的纽带,让贫困群众发展产业脱贫。

  

    2012年以前,防城区扶隆乡点灯村的村民们靠种植肉桂、八角,一年收入才几千元钱,外出打工的村民一年人均纯收入也不到1万元。2012年开始,在政府主导下,村里开始发展清水鱼养殖。2014年6月,扶隆乡龙头清水鱼养殖专业合作社成立,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市场”扶持经营模式,扶隆乡政府不仅给合作社争取到5万元的扶持资金,还帮助村民扩大鱼塘规模,组织养殖户去参加学习和培训,同时积极帮助农户提供市场价格营销信息、代购代销等服务,保障养殖户利益。目前,全社共有清水鱼养殖基地63亩,合作社成员从最初的15户,发展到现在的23户,年产清水鱼15万公斤,按照纯利2元钱一公斤的保守计算,合作社今年可实现纯利30万元。

  

    今年3月,上思县福泽农业开发专业合作社投资30万元建设淮山种植标准化示范基地50亩。基地采取“政府+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精准帮扶模式,即政府引导,合作社主导,贫困户自愿参与,由上思县扶贫办提供种苗,上思县农业局提供技术和肥料,合作社负责统一管理,为广大农户提供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示范基地就近带动周边村屯25户贫困户参与,2015年目标亩产2000公斤以上,预计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

  

    今年7月26日,防城区峒中镇板沟村挂牌成立了防城港市防城区金盛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主要开展金花茶、药材、风景树以及猪、鱼等方面的种养。合作社统一组织采购、供应成员种养所需的生产资料,组织收购、销售成员种养的产品,引进种养新技术、新品种,开展种养技术交流和信息咨询服务,解决社员的产销问题。至此,峒中镇已成立合作社6家,对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以上这些都是防城港市依托专业合作社增强其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农民增收的缩影。

  

    这种多“+”的产业发展模式,也是一种多赢的模式。对贫困地区的群众来说,企业、公司与贫困村、农民合作社携手扶持合作,不仅让群众共享专业种植、养殖技术,还可解决销售问题,帮助贫困户培育稳定的收入项目和收入来源,使群众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对企业来说,统一的管理可以推动产业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生产,进而提高产品价值,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目前全市已经有金花茶、凤翔养殖场、海世通食品公司等20多个产业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扶贫方式,项目涉及种养殖、甘蔗和中草药等10多个领域。其中已有4家合作社被评为国家级示范社,24家合作社被评为自治区级示范社,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对贫困户的带动率达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