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5278003356
  • 公司
  • 供求
  • 特产
  • 新闻

广西农牧网—-中国农牧企业权威性新媒体平台,网站立足于广西,面对中国和东盟,为“三农”提供促销平台服务、信息服务、金融服务、宣传服务、物流服务等,为广西农牧企业搭建及时顺畅的信息交流平台。

农业旅游节庆

当前位置:首页 >> 不在导航出现的栏目 >> 农业旅游节庆 >> 正文

乡村旅游春意浓

时间:2021-02-19 来源: 广西日报 作者: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随着这一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广西各地的美丽乡村层出不穷,广西日报记者也在采访中发现,乡村旅游在农村增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乡村繁荣等方面的作用日益突显,已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

 

风景就在家门口

 

  春节期间,在“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北流市新圩镇河村,每天都迎来不少前来打卡的游客。来自北流市区的游客庞女士说:“风景不一定在远方。今年春节我们一家就在家门口看看。改造后的河村有风景、有乡愁,真是不虚此行。”

 

  河村之美,美在乡愁。该村按“修旧如旧,就地取材”方式,共修缮了40栋老房子,改造美化了503栋新房子。修缮好的部分老房子打造成共享农庄、民宿、艺术工作室,大力发展乡村生态旅游。

 

  河村之美,由表及里。该村修建了30多个污水处理池,污水通过三级化粪池后再流经人工湿地,最后汇入蓄水池用以浇菜,实现了污水零排放。游客们或漫步田间小道赏花看植物,或在农家老房子里品味特色农家文化,或在村里的小河边看小桥流水,感受乡村振兴带来的新农村之美。

 

  河村妇女主任陈森波告诉记者:“正月初一开始,每天的游客有数百人。他们都是来自附近乡镇的,还有回娘家来拜年的。他们都说老家改造后的河村有童年印象,变得更漂亮了。”(记者 邓盛龙 通讯员 杨光登)


山巅瑶寨富起来

 

  “以前编竹篮是自用,现在是当工艺品卖给游客。”村民兰献葵说。

 

  “以前种红薯要挑到山外卖,现在游客找上门来购买。”村党总支部书记陶福连说。

 

  春节前,记者来到金秀瑶族自治县忠良乡巴勒村,只见山势绵延、奇峰峻峭。登上山巅,清风飒爽、视野开阔,让人心旷神怡。

 

  优越的自然资源条件,吸引旅游开发企业,也为村民带来福音。兰献葵有一副竹编好手艺,小到果篮,大到竹筐,在下地干农活之余,她一天能编织两三件竹编用具,一年下来篾制品为她增收上万元。在名为“手工艺长廊”的风雨长亭,村里的妇女们农闲时候就聚在这里当“篾匠”。这里既是生产作坊,也是工艺品展销台,更成了游客观光和旅游纪念品购买点。

 

  忠良乡副乡长李威宏介绍,巴勒村全村425人,以前长年有上百人外出打工,近年有一半人回来就业创业,收入不错。村民兰保安做起了民宿,开起了农家乐餐饮;村民陶幸全办起加工厂,制作特色美食红薯干;村民陶建富开办农村电商服务点,把村里的茶叶、笋干、红薯干等土特产卖到网上……

 

  昔日的毛草岭,如今建起了玻璃栈道、房车营地、帐蓬营地、蒙古包、吊脚楼等,许多自驾客结队前来休闲观光,带旺了这个山巅村落。(记者 蒙进煌 通讯员 梁玲凤)

 

夜景工程扮靓古村落

 

  春节期间,玉林市玉州区仁东镇鹏垌村夜景工程“亮灯”,把古民宅、古石桥、碉楼等装扮得璀璨夺目,犹如一幅宁静的山村影画,展现出美丽的乡村夜景。

 

  鹏垌村是一座古村落,至今仍保留着不少传统村落遗址,其中康乐庄里仍保留有石桥、码头、井、城墙、碉楼以及护城河等遗址,以及积裕堂、积庆堂、康乐学堂、八角楼等一批民宅古迹建筑群。近年来,在玉州区的部署和指导下,鹏垌村将打造中国南方(岭南)传统村落遗址文化公园作为核心点,围绕产业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人才振兴、组织振兴的总体要求,投资2000多万元,以“文化+旅游+农业”的方式,整体推进鹏垌村乡村建设发展,使其迅速成为玉林市乡村旅游新热点。

 

  漂亮的村民住宅、宽广的文化广场、整洁的硬化屯道、藏书丰富的图书室、繁忙的生产车间……记者在鹏垌村采访,看到了一幅充满生机的新农村景象。

 

  鹏垌核心示范村乡村振兴项目实施一年来,已初具成效,村风村貌焕然一新,绿色宜居宜业理念深入人心。近年来,该村先后获评中国传统村落、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广西生态村、广西绿色村屯等诸多荣誉称号。 (记者 闭初健)

 

“垃圾屯”变成美丽家园

 

  2月16日,在大新县雷平镇左安村科渡屯,30多名村民在欢度新春佳节的同时,正忙着打造河边景观。“我们趁着年轻人回乡过年,齐心协力把村容村貌的硬件环境进一步完善。”在南宁工作回乡过年的黄青说。

 

  过去,科渡屯房前屋后随处可见生活垃圾,苍蝇蚊子到处飞,严重影响人居环境。近年来,大新县开展“千屯五化”活动,科渡屯各家各户筹资填平污沟,村民投工投劳,去年10月以来完成了绿化带、观景楼亭、房前青砖盆景等,空旷地带则树起了数十个雕像。

 

  记者走到科渡屯村口,映入眼帘的是用水泥做成的风谷机、囤粮仓、小船,还有端着簸箕的农妇……这些别具一格的雕像,表达了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走在平坦整洁的村道上,路边或空旷地带伫立着榨蔗机、牛车等传统劳作农具,让人铭记乡愁。

 

  文化广场前面,一条三面光的水渠蜿蜒穿过,七八个村民在楼亭上开心地聊天,不远处则是5个天真可爱的顽童骑在牛背上逗乐的雕像。民房外墙上,网鱼、磨豆腐、打鼓唱歌等一幅幅精美的文化彩绘格外引人注目。这些图画不仅扮靓了乡村,营造了浓郁的乡村文化氛围,还让村民们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新风尚,成为科渡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科渡屯大变样,过去的‘垃圾屯’变成了美丽家园。”村民潘泽佳感慨地说。如今,科渡屯还成立了理事会,在着力提升村容村貌的同时,大力引导村民发展经济作物种植增加大家的收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记者 周政光)